七天文化视野(10月1日)

【飞鸿传书】 十月放歌 史红霞 晨曦微露,金光轻轻牵着,牵着十月温润的山风,又默默吻着,吻着蓝天下安详的土地,撩起金秋桂子香飘四溢的情绪,濡染开一幅恬静的画面,凝视着这幅祥和之景,所以质朴的歌声,朴素的情感歌唱祖国。 十月,累累硕果坠满香甜的季节;十月,五彩缤纷欢歌笑语的世界;第一缕情丝梦一片故园,梦一片故园舒展自如的蓝图美景,同颂中华,齐唱祖国。啊,祖国,我若是丹青者,我将调出最艳丽的色彩来描绘您的锦绣;我若是诗人,我将选择最富有情感的诗句来礼赞您的壮美。我是一名媒体人,那么,就让我以最灿烂的生命之花倾吐对您深深的爱恋吧!我愿是悠悠岁月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为您的丰饶欢欣和雀跃;我愿是您颂歌中一个美妙的音符,谱成您雄浑、激昂、深沉的旋律;我愿是您熔炉中熊熊燃烧的煤,为您的光明释放点点光和热。 啊,祖国,高耸在旗杆挺立着您伟岸的风采,引来万众瞩目的仰望。血染的纤维、战火的锤炼,编织着时代的激情与豪迈,时空的跨越、岁月的纵横展示着东方巨龙飞腾的矫健英姿。于是,每一声虔诚的祈愿,温馨在碧波万顷的广阔领域;每一句殷殷的深切祝福,甜美辽阔的雪域高原…… 今天,在这辉煌的十月,我们放歌,豪情满怀;今天,在这壮丽的十月,我们讴歌,心花怒放;今天,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我们赞美,愿您以龙的睿智、龙的胆识、龙的气魄在鲜红的党旗的指引下创造金灿灿的未来。   【文化杂谈】 说说德日进的一些概念及其当代意义(5) 步虚 前面,我们谈到了德日进理论著述中与“生物圈”概念相关联的“智慧圈”概念。 应该说,“智慧圈”一词并非由德日进首创。在1926年出版的《生物圈》一书中,苏联学者、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主要创始者维尔纳茨基就提出了“智慧圈”概念。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人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用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的改造相比,这是根本性的改造。也许我们的儿孙辈可以接近智慧圈的繁荣。” “人是巨大的地质作用力”,这是维尔纳茨基的基本思想。随着人的出现,生物圈受新的力量——人的智慧的力量的改造,生物圈的自然进程受到破坏,其性质发生变化,从生物圈演化到了新阶段——智慧圈。也就是说,是地质历史中生物圈许多演化阶段的新阶段。”目前,人们对生物圈概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其一,生物圈就是生物界,即狭义的理解;其二,生物圈就是生物界与其环境的统一体,即广义的理解;其三,生物圈就是广义的生物圈与人类的统一体,即更广义的理解。作为地质历史中生物圈许多演化阶段中新阶段的智慧圈,就是更广义理解的生物圈。 通过对生物圈概念的阐释和运用,德日进实际上普及与深化了维尔纳茨基的理论主张。在1947年发表的《智慧圈的形成》一文中,德日进阐释了他本人对智慧圈的理解。他认为,智慧圈包括精神和思维,它所指称的是“在生物圈之上正在形成的另一全球包裹层,一个由‘思维物质’构成的包裹层”。 德日进所说的“思维物质”,既不是完全独立于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的抽象存在物,也不是毫无灵性和认知能力的呆木存在物。思维物质使生物圈演化为“智慧圈”,而智慧圈的出现能够导致人类活动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并发生“质变”。正如生命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地质圈一样,思维物质的出现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圈。 思维物质或智慧圈的形成是与物质的最初凝结、与生命的第一次出现,同样真实、特殊和伟大的事件。然而,需要肯定的是,在德日进的理解中,智慧圈与生物圈相对应,但两者之间绝非完全的相对立或相脱离。(2021-09-26)   【诗文春天】 日本司机驾着中国梦 谭文春 朋友开车,带我们在东京闲逛。 “你来东京多长时间了?”我们问。 “快两年了。上周我的日本驾照满一年,才摘下新手标志。” “类似国内新手上路,在车身上贴的那种印有‘实习’两个字的黄色车贴吗?” “有一点类似。不同在于,国内的新手车贴属于个人行为,日本这个新手标志贴是法律强制。驾驶员取得驾照之后,一年之内,必须粘贴类似的标志,如果违反规定将会被罚款4000日元,并扣一分。” “这个规定对新手的保护有积极意义,老司机会谅解新手的失误。”我们分析。 “对。在日本,这类的标志还比较多,目的是识别一些特殊的驾驶员,比如年过七旬的高龄老人标志、肢体障碍者标志、听觉障碍者标志等等。” “这个很贴心啊。日本有车的人多吗?” “在东京,据我认识的日本人,十个当中有六个人有车。” “但是很少看见堵车的现象。” “很少。日本人开车的素质,的确是很高,不急不躁。大家都是在规定的限速内行驶,没有随意变线,很少有加塞和超车的现象,更是听不到喇叭声。即使在上班早高峰,都保持适当的车距,人人都是遵守礼让的原则,大车礼让小车,老司机礼让新司机,车辆礼让行人。” 说话的时候车经过一个路口,朋友示意我们:“看见前面地上写的那个‘止’字了吗?表示‘一时停止’。意思是每辆车到这地方都要主动停下,左右观察,确保安全后才继续行驶。” “减速慢行不行吗?”我想起国内开车经过路口,是这样做的。 “必须一停、二看、三通过!我刚拿驾照的时候,有一次见路口无人,没有停车观察,就是减速通过,不一会儿警察拉响警笛追了上来,罚了七千日元,好心痛!” 我开玩笑:“这个教训很深刻吧?” 他像日本人一样严肃点头:“够我记住一辈子了!” “日本道路监控摄像头很少,警察是如何知道你违章?” “用我们的一句成语形容:‘神出鬼没’!日本警察大部分地方还是用一个特别古老的方法,就是开车巡逻。你不知道警车会躲在什么地方暗中观察,但是你不遵守交通规则,警车突然就冲了出来,让你靠边停车接受处罚。” “听说日本的高速公路限速80公里,东京首都高速限速60公里。国内开惯了120公里,很不适应吧?” “慢慢就习惯了。即使不适应,超速被罚一次就刻骨铭心了。在日本开车违规处罚很重,目的就是要让违法者长记性,二次违法有可能吊销驾照,以后再也不能开车。” “这个的确够狠!”我们暗暗吸了一口气。 “但日本判罚超速跟国内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一长串车辆超速,只处罚头车。理由是大家开车,都会不自觉地跟上前面的车速,出现超速,那一定是头车的责任,后面的车只不过是被带节奏跟着跑而已,就不被处罚了。” “日本这个处罚方法倒是挺新鲜的。”大家又乐了。 前面出现了一辆自行车,骑行挡住了道路,朋友减速慢慢跟着。 “可以鸣笛超过去吗?” “不要按喇叭,那是不文明行为,慢慢跟着走就好了。等他意识到后面有车的时候,他会主动让开,这时才可以超过去。开车的最高原则,就是礼让和安全。” 我们点头受益。朋友伸手打开了车载音响,竟然是《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 “我喜欢这首歌,”他说,随即跟着唱起来,但是改了几个字。“日本的司机驾着中国的梦,每一朵白云像似模仿你的脸容,小小的车拥有宽宽蓝蓝的天空,想你的感觉为何依然那样浓。” 歌声引起了前面骑自行车人的注意,他回头看看,偏向道旁,让我们过去。我看见朋友冲他露出一个微笑。 在下一个路口,我们的车向右转弯,后面的车停了下来,等我们转过去之后,他才起步前行。朋友开启双闪,闪烁两下。 “转弯打转向灯就行了,转过了你开双闪干什么?” 朋友一笑:“在日本,人家的车给我礼让,开双闪是表示谢意。” 双闪还能这样用?真是有意思。 “日本车多,道路窄,但很少发生交通事故,都是得益于彼此互相礼让。” … Continue reading 七天文化视野(10月1日)